2014年8月2日,中國文學翻譯家許淵沖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 一時間,媒體的目光聚焦到這位經年沉醉於中外文學世界裡的翻譯家。他笑著作答:“這是中國文化的勝利。”而他的心境,依然波瀾不驚,如同書桌上方那束溫和的燈光。就在那束燈光下,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一本本翻譯作品之中:《詩經》《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紅與黑》……
2014年8月2日,柏林,第20屆世界翻譯大會在此舉行。
中國著名翻譯家許淵沖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頒獎詞中,國際譯聯評獎委員會這樣寫道:“我們所處的國際化環境需要富有成效的交流,許淵沖教授一直致力於為使用漢語、英語和法語的人們建立起溝通的橋梁。”
由於健康原因,93歲的許淵沖沒有去現場領獎,他選擇以一封優雅的英文信書面答謝。“作為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翻譯家,我深感榮幸。我認為,這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翻譯工作的認可,也表明中國文學受到世界更多的關注。從事漢語、英語和法語文學的翻譯對我而言一直是一種享受。93歲的我還在做翻譯,我就是喜歡翻譯。”
勤奮支撐起的“野心”
70歲從北大退休至今,許淵沖翻譯的書已達120本。對未來,他是這樣設計的:兩個多月翻譯一本,5年完成《莎士比亞全集》。
翻譯界普遍認為,許淵沖翻譯的《紅與黑》勝過傅雷﹔他也不吝自我表揚,他認為自己正在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定能超過朱生豪或梁實秋的譯本。
在這位和翻譯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人看來,能超越中國其他翻譯大家,是“最高級的樂趣所在”。
事實上,許淵沖的勤奮支撐得起這樣的“野心”。退休后,他的譯作猛增到現在的150余本。這些書,整齊地擺在他屋子裡當初隻花15元錢買的舊書架上。
為了利用好晚上的“翻譯高產期”,許淵沖養成了黑白顛倒的作息習慣。“他現在吃得很少,睡得也很少,每天要從晚上十點工作到凌晨三四點。”夫人照君展示了許淵沖近期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成果,電腦上的文字密密麻麻,眼神好的年輕人都覺得眼花繚亂,更讓人無法想象一位視力衰弱的九旬老人,每天面對電腦工作六七個小時需要多大的毅力。
他的身體確實硬朗:93歲的年紀,走起路來不用人扶,也不用拐棍。“別說拐棍了,我每天晚上還要騎自行車遛一個小時的彎兒呢。”許淵沖說。
以“論戰”聞名的翻譯家
許淵沖是一位在爭議中前行的翻譯家。“有爭論才有進步”,他不生氣,只是遺憾為什麼有些人對此就是不理解。
翻譯家趙瑞蕻批評說,許淵沖的譯本加了許多不該加進去的東西﹔翻譯家王佐良則認為他的有些譯法類似鴛鴦蝴蝶派,是應該避免的。許淵沖反駁道:“一切景語皆情語,我要的是文學翻譯,不是文字翻譯。”
還有一種非議針對他的性格。他的名片上,赫然印著“我是書銷中外六十本、詩譯英法唯一人”,完全不按中國式含蓄的套路出牌,“自大”之評,難免接踵而至。
的確,多年來,這個佝僂著背的老人,一直扛著壓力負重前行。他的頭上,頂著別人按上去的多頂帽子——“文壇遺少”“惡霸作風”“個人英雄主義”,有翻譯同行稱他是“提倡亂譯的千古罪人”,說許淵沖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那也要看我的瓜到底甜不甜!”許淵沖一臉不屑。
許淵沖向來以好“論戰”聞名,一提起“論戰”,這位近百歲老人的思維立刻變得極其敏捷,有時表情激憤,有時哈哈大笑,那雙枯樹皮一樣的手一直在空中比畫,還不時朝自己豎起大拇指。
“他心直口快,把人都給得罪光了。”夫人照君評價說,“他不要權,是一個非常直率、質朴,非常真性情的人。他往往有什麼說什麼,有時候情緒來了,說的比自己想的還要過分。”
這種好辯的習慣,可以追溯到許淵沖在西南聯大讀書時期。當時以全省第七名考入西南聯大外文系的許淵沖,因嗓門大被人稱作“許大炮”。“我就是說話沒顧忌。孫中山不也叫‘孫大炮’嗎?”許淵沖對這個外號不以為然,“我倒覺得這是提醒我不要亂說話,但敢說話還是要的!”
“敢說話”這三個字,沒少給許淵沖惹麻煩。上世紀50年代的政治運動中,他在北京兩所外國語學院教書時,提了三條意見:一是毛澤東思想是應該發展的﹔二是斯大林肅反殺害好人太多﹔三是把“共產主義”翻譯錯了,原文沒有“產”字。幸虧領導認為他說的都是“學術問題”,沒有給他戴頂“右派”帽子。但從那以后,許淵沖就再沒擺脫過“狂妄自大”和“學霸”之類的評價。
但許淵沖認為自己狂而不妄。他引用孔子的話來解釋,“狂者進取”。他覺得,“我們中國人,就應該自信,就應該有點狂的精神”。
“自豪使人進步,自卑使人落后”是他的人生信條。這句話寫在他書房中的臥榻橫幅上。
中國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脊梁
許淵沖說,他最愛中文的美。不僅中文的美不好翻譯,詩人的情懷更難以詮釋。“現在很多學者都認為,翻譯的最高標准就是將原文直白轉換,重視‘名’而輕視‘實’,注重‘形似’而忽視‘神似’。”許淵沖語氣中透著無奈。“我覺得在不歪曲作者原意的情況下,翻譯一定要把一個民族文化的味道、靈魂體現出來。”他舉例說:
“毛澤東有一首詞《念奴嬌‧昆侖》:‘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他把昆侖山分為了三截,一截給歐洲,一截給美洲,一截給中國,這種情懷哪裡有?這種情懷怎麼翻?當時,找了英國人來翻,就把這三個‘一截’直接翻成了‘three parts(三個部分)’,這哪裡美嘛!”
“知道我是怎麼翻的嗎?我把第一截翻成‘山頂’,第二截翻成‘山腰’,第三截翻成‘山腳’,這在中文中沒啥稀奇的,但用英文表達就有了一層美感。英文版裡,山頂我翻譯成‘crest’,山腰我翻譯成‘breast’,山腳我翻譯成‘rest’,就是頂部、腰部和底部,還對仗,美不美?”
“但在當時,因為翻譯這些,我還被批斗過。但我不在乎!在紀念毛主席誕辰100周年的時候,英文版《毛澤東詩詞選》還是採用了我的譯法。”
在翻譯毛主席詩詞“不愛紅裝愛武裝”時,許淵沖把“紅裝”譯為“powder the face”(涂脂抹粉),把“武裝”譯為“face the powder”(面對硝煙),恰好表現了“紅”與“武”的對應和“裝”的重復。此譯文對仗工整,堪稱絕妙,中國文化的味道和精髓躍然紙上。
之所以形成這樣一套翻譯理論,源於許淵沖對中華文化的痴迷與熱愛。上世紀80年代開始,許淵沖開始致力於把唐詩、宋詞、元曲翻譯為英法韻文。翻譯詩詞的難處,在於煉字,經典好詩都追求一個“工”字。許淵沖譯詩,既要工整押韻,又要境界全出。他坦言:“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也有很多不了解的。但我懂得一點,中華文化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中國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民族文化的價值,不能妄自菲薄。中國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脊梁。”
翻譯工作本是一件苦差事,精雕細琢更是如此,但對於許淵沖來說,反而是樂事一件。
許淵沖說:“1998年5月,德國交響樂團在北京演奏了馬勒的名作《大地之歌》,其中第二樂章《寒秋孤影》和第三樂章《青春》,說是‘根據中國唐詩創作的’,但誰也弄不清是哪兩首唐詩。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聽了演奏,說一定要盡快把這兩首唐詩弄清楚。找了很多人,都弄不明白。因為這裡面的唐詩,先是被譯成法語,再轉譯成德語,如今又譯回中文,文字全變了。我一點點地往前推,最后找到了法語的譯本,才終於對上了原型。一首是張繼的《楓橋夜泊》,一首是李白的《客中行》。你看,這多有意思啊!”
許淵沖現在的生活很有規律,全靠夫人保駕護航。他每天9點多起床,午休后,騎著自行車出門遛彎一個小時,晚上10點多去散步。走完了以后,精神頭兒來了,就坐在電腦前,開始工作。
許淵沖說:“7年前,我做直腸癌手術時,醫生說我最多能活7年,可是我現在什麼感覺也沒有。得了這個大獎,中國文化得到了認可,我要走也沒什麼遺憾了。我希望我還可以抓緊時光,多為翻譯中國文化做些事情……”
做好翻译是一门需要技巧和经验的艺术。下面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您在翻译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精通目标语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必须对目标语言有深入的了解。这包括词汇、语法、惯用语和文化背景。不仅要了解书面语,还要熟悉口语和地区性的表达方式。
理解源语言:不仅要理解源语言的字面意思,还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将原文的意思准确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保持准确性:翻译时要尽可能保持准确。避免意译或加入个人观点,除非在特定情况下被要求。尽量避免漏译或误译,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注重流畅性:翻译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单词替换,而是要确保整个句子和段落在目标语言中自然流畅。这涉及到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语感。
避免拖延:在翻译项目中,避免临近截止日期时才开始工作。拖延可能导致质量下降和错误的产生。提前规划时间,并合理分配任务,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审校和修改。
持续学习:语言是生活的、不断变化的。为了保持竞争力,持续学习是必要的。阅读各类文本,了解最新的用语和翻译技巧,参加翻译培训课程或研讨会。
尊重文化差异:不同语言和文化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价值观。在翻译时,尊重源语言的文化差异,不要简单地将其套用到目标语言中。确保翻译在文化背景上也是恰当的。
了解领域知识:如果翻译特定领域的内容,例如医学、法律或科技,了解该领域的专业术语和常用表达非常重要。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将使您在翻译时更加准确和流畅。
使用工具辅助:现代翻译工具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利用翻译记忆软件和术语库等工具,有助于保持一致性并节省时间。
请教他人: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翻译难题,可以向其他翻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与其他翻译家交流经验和观点,可能会为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总之,做好翻译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您会变得越来越熟练,并能提供更高质量的翻译作品。
全世通品牌翻译专线:4006-333-090
电话:051085225689
传真:051085435689
邮箱:kefu@taihufanyi.com
transton@126.com
网址:Http://www.taihufanyi.com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金城路926-928号
无锡同传翻译客户优选供应商
完善的服务体系
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
人性化的业务流程
十年专业口笔译服务
无锡五千家企事业单位的长期合作伙伴
专业的翻译资质
①客户提出需求:客户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自己资料翻译方面的"基本需求"。涉及内容包括:翻译语种、资料类型、工作量。
② 我们提供"翻译方案和报价":回答客户的咨询,对客户的需求予以回复,提供翻译方案和报价供客户参考和选择。
③ 确定合作意向:双方......更多
质量是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公司的生命底线。为确保质量,维护公司声誉,公司采取了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①谢绝低价、低要求的翻译委托。
②本着对客户负责的宗旨,公司只承译本公司译员、资深翻译及审校熟悉、 精通的专业领域的资料,以及其它领域的非专业性资料。......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