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曾在文章里举过一些著名翻译家的误译例子,比如王道乾先生译杜拉斯的随笔集《物质生活》,硬是将“异性恋是危险的”译成了“同性恋是危险的”。那王先生怎么会译错了呢?一时眼花或者走神,常有的事。
傅惟慈先生译雷蒙德·钱德勒的小说《高窗》,原文有一句,意思是,“我那位年轻小姐得去看牙”,傅先生的译文是:“我的助手,那位年轻小姐度假去了。”看牙怎么变成“度假”的,老实说,还真是“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董乐山先生译奥威尔的随笔,将“他们打晕了……姑娘”,译成了“他们撞倒了……姑娘”。董先生是真不知道“打晕”那个短语,还是看错了,我们问谁去?
出现这些错误,并不意味着傅雷、王道乾、傅惟慈、董乐山诸位先生不是好译者了,并不意味他们的译作就该弃若敝屣了。举这类例子,只是希望普通读者也能更深入地领会翻译工作的性质,不要将名译者当成一个神话。南桥先生在《译林没有老字号》中说:“如今的翻译评论中有个奇怪现象,一旦将一个人封作"老一辈翻译家",就等于给了他(她)翻译批评里的免死金牌。”在我看来,“硬伤”面前,人人平等,谁都不配有“免死金牌”。
现在的读者常以为就数我们这个时代的翻译作品最差劲,要准确没准确,要文采没文采。事实是这样吗?凭我翻阅近百年翻译批评文献的经验,我可以负责地说一句,每个时代的翻译批评者都骂自己那个时代的译品低劣,这就像每个时代的老人都抱怨世风日下,就算这“世风”从再高的楼上坠下,落了几千年,现在也该落地砸了个扁了罢,然而并没有。诚然,我们这个时代的翻译作品有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但假如只从句意传达的准确程度来说,我们这个时代译作的平均水平,较之近百年来译作的平均水平,都可谓毫无愧色。“老一辈翻译家”的标签,往往是去粗存精的结果,我们常常忘了老一辈翻译家里也有功力不济、用心不专者,只不过这些人渐渐被淡忘了,被记住的是出类拔萃的那几位。然而正像我试着展示的那样,即使出类拔萃者也并非神话中的不死英雄,他们没准儿也有阿喀琉斯之踵。
全世通品牌翻译专线:4006-333-090
电话:051085225689
传真:051085435689
邮箱:kefu@taihufanyi.com
transton@126.com
网址:Http://www.taihufanyi.com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金城路926-928号
无锡同传翻译客户优选供应商
完善的服务体系
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
人性化的业务流程
十年专业口笔译服务
无锡五千家企事业单位的长期合作伙伴
专业的翻译资质
①客户提出需求:客户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自己资料翻译方面的"基本需求"。涉及内容包括:翻译语种、资料类型、工作量。
② 我们提供"翻译方案和报价":回答客户的咨询,对客户的需求予以回复,提供翻译方案和报价供客户参考和选择。
③ 确定合作意向:双方......更多
质量是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公司的生命底线。为确保质量,维护公司声誉,公司采取了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①谢绝低价、低要求的翻译委托。
②本着对客户负责的宗旨,公司只承译本公司译员、资深翻译及审校熟悉、 精通的专业领域的资料,以及其它领域的非专业性资料。......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