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是一座城市经济、文化最末端的体现,同时又是最高端的表达。”前不久,中国作家出版社启动“中国文学走出去海外推广计划”,旨在突破中文作品、文学电影等在翻译渠道和数量上的困境,将“文化翻译”的概念推入国内各大媒体的视线。那么,“文化翻译”在无锡的状况又如何?连日来,记者带着这一问题寻访多处,感受着这一行业的“浮浮沉沉”,以及锡城翻译人的坚守和期盼。
曾经:最辉煌的是科技、导游翻译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锡城众多的老翻译人记忆里,是迄今为止最难忘的一段鼎盛辉煌期。“每天都有很多电话,一般来的都是10万字以上的大文件,小活都不愿意接。”诞生于1985年的市国际科技开发中心是无锡最早的翻译机构,该中心负责人刘怀成介绍,无锡翻译业起步于科技翻译,当时新区引进大批外资企业,本地“走出去”的企业也多,图纸、说明书等技术文件的翻译需求一下子达到井喷状态。
为此,开发中心搭建了专门的“科技翻译网”,招揽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翻译人才。这些人不仅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并且多是分布在机电一体化、锻造、冷热处理、医学、农业等39个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专家,“都是经过资质、能力等各方面的评审筛选下来的”。而在语种方面,也与无锡外贸产业分布一致,80%的文件为英语、日语翻译,其次分别为韩语、德语、西班牙语、泰语、越南语等。据介绍,在当时,无锡的科技翻译在全国能排入前三。
与科技翻译同时处于辉煌期的,还有无锡古运河的导游翻译。市外事办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作为中国第一批开放城市之一,当时无锡最吸引外国人的景点便是古运河,“大批国外高端旅游团涌入,从古运河码头到苏州寒山寺,3个小时的航线一路上几乎都是外国人。”正是在这过程当中,古运河从隋朝开始的历史积淀,以及沿岸百姓生活习俗等通过导游翻译出去,成为无锡最早涉及文化领域的翻译。
现在:翻译规模大、层次却普遍不高
在无锡翻译界,“Enter TheMouth”事件几乎人人知晓。2010年,蠡湖公园内程及美术馆的“入口”被翻译成“EnterTheMouth”,被名嘴黄健翔发现并附照片发在微博上,引起业界很大的反思。然而在普查改善当中,道路级别翻译不准确、景点译名不统一、背景介绍不符合外国语言习惯等问题却一直未得根治。现居无锡的美国作家约书亚·洛布科维茨告诉记者,“中国式英语”他虽然都能看懂,但总是忍不住觉得“非常有趣”。
而这仅仅是最浅层的体现。外事办人士认为,翻译不仅仅是提供信息,还应该是架起语言、文化、友谊的桥梁。据市翻译协会数据统计,目前无锡大大小小的翻译企事业单位达30多家,专职翻译有500多人,工作在不同岗位上的兼职翻译则已达上万人。“这么大规模的翻译团队,能把无锡这个城市真正介绍出去的人却很少,这需要翻译家对双方文化的高度融汇,在特定的气氛中随机应变。”他告诉记者,无锡目前主推“荣、唐、杨、薛”四大家族介绍等工商文明“走出去”,在翻译上还仅仅停留在信息提供层次。
“科技翻译是有‘方程式’可套的,各行各业懂外语的人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也就自然少了。”科技翻译网高级工程师殷文清告诉记者,现在一个月的单子都不如之前一个礼拜的多,今年到现在为止才翻译了两份合同。他们的业务也由技术资料的翻译,逐渐变为个人证照、出国材料等的翻译。
未来:做“文化翻译”首先要找准定位
作家出版社这次启动“文学走出去海外推广计划”,面向社会招募热爱中国文学的志愿者翻译冯骥才、铁凝、严歌苓等作家的优秀作品,借助的是译言网这一平台。
据了解,在这个拥有全国注册用户40余万人的最大众包翻译平台上,活跃的无锡翻译志愿者也不少。陈希就是其中一位,他平时对翻译行业很关注,喜欢自己翻译一些人文类的作品。2007年,译言网刚刚创建不久,他就凭敏锐的文化嗅觉循迹而来。他告诉记者,喜欢翻译主要是出于兴趣,“有时候看到有意思的东西,觉得应该可以用中文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理解欣赏,或者有时候觉得别人没翻译到位,有点手痒。”
去年下半年,他萌生了自己翻译一本书籍的念头。他所翻译的是一位欧洲历史学家的作品,通篇有英、法、德、意、西、葡、拉、希、日、荷、挪各种外文,他在翻译过程中也费了不少心血。
“这是我的‘中国梦’,想想一辈子总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吧。”他翻译的是本学术书,目前初译已完成,“这本书已经有三本中译本,很早就看了,但很多地方没看懂,后来看到亚马逊上有英译本的原版书,我看了觉得可以后来居上,翻译得更准确、易懂,就利用星星点点的业余时间翻起来了。”
事实上,无锡文学史上也不乏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走出去”。外事办人士介绍,除了知名的《围城》、《管锥篇》等作品让外国人了解钱钟书、阿福泥人之外,一本讲述秦家发展史的文学作品《祖先》也在美国比较畅销,作者是一位从无锡走出去的华人,书中出现了大量寄畅园、惠山古镇、锡惠公园的文字和图片,对无锡这座城市的推介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在翻译史上,洋务运动时期的江南翻译所,也有过很多无锡人。“基础和底蕴是有的,就看以后的文化定位能不能抓准了。”该人士说。一家翻译事务所的负责人董女士告诉记者,公司在“文化翻译”方面曾做过剧本翻译,但效果还有待开发,“一切才刚刚起步”。(应采访者要求,文中部分系化名)
做好翻译是一门需要技巧和经验的艺术。下面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您在翻译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精通目标语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必须对目标语言有深入的了解。这包括词汇、语法、惯用语和文化背景。不仅要了解书面语,还要熟悉口语和地区性的表达方式。
理解源语言:不仅要理解源语言的字面意思,还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将原文的意思准确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保持准确性:翻译时要尽可能保持准确。避免意译或加入个人观点,除非在特定情况下被要求。尽量避免漏译或误译,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注重流畅性:翻译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单词替换,而是要确保整个句子和段落在目标语言中自然流畅。这涉及到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语感。
避免拖延:在翻译项目中,避免临近截止日期时才开始工作。拖延可能导致质量下降和错误的产生。提前规划时间,并合理分配任务,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审校和修改。
持续学习:语言是生活的、不断变化的。为了保持竞争力,持续学习是必要的。阅读各类文本,了解最新的用语和翻译技巧,参加翻译培训课程或研讨会。
尊重文化差异:不同语言和文化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价值观。在翻译时,尊重源语言的文化差异,不要简单地将其套用到目标语言中。确保翻译在文化背景上也是恰当的。
了解领域知识:如果翻译特定领域的内容,例如医学、法律或科技,了解该领域的专业术语和常用表达非常重要。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将使您在翻译时更加准确和流畅。
使用工具辅助:现代翻译工具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利用翻译记忆软件和术语库等工具,有助于保持一致性并节省时间。
请教他人: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翻译难题,可以向其他翻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与其他翻译家交流经验和观点,可能会为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总之,做好翻译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您会变得越来越熟练,并能提供更高质量的翻译作品。
全世通品牌翻译专线:4006-333-090
电话:051085225689
传真:051085435689
邮箱:kefu@taihufanyi.com
transton@126.com
网址:Http://www.taihufanyi.com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金城路926-928号
无锡同传翻译客户优选供应商
完善的服务体系
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
人性化的业务流程
十年专业口笔译服务
无锡五千家企事业单位的长期合作伙伴
专业的翻译资质
①客户提出需求:客户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自己资料翻译方面的"基本需求"。涉及内容包括:翻译语种、资料类型、工作量。
② 我们提供"翻译方案和报价":回答客户的咨询,对客户的需求予以回复,提供翻译方案和报价供客户参考和选择。
③ 确定合作意向:双方......更多
质量是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公司的生命底线。为确保质量,维护公司声誉,公司采取了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①谢绝低价、低要求的翻译委托。
②本着对客户负责的宗旨,公司只承译本公司译员、资深翻译及审校熟悉、 精通的专业领域的资料,以及其它领域的非专业性资料。......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