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以“汉滨读易者”的笔名,著有《张文襄幕府纪闻>一 书,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昔年陈立秋侍郎兰彬,出使美国,有随员徐某,夙不解西文。一日,持西报展览t颇入神。使馆译员见之,讶然曰,‘君何时谙识西文乎? ’徐曰:‘我固不谙。’译员曰:
‘君既不谙西文,阅此奚为徐答曰 :余以为阅西文固不解, 阅谙君之翻译文亦不解。同一不解,固不如阅西文之为愈 也夕至今传为笑柄
由上面这个故事看来,可见翻译出来的文字,必须通顺达意,否则就会变成天书,是没有人能看得懂的。遇到徐先生那样不懂英文的人,也宁肯放下天书似的翻译文字,入神地去看那原文了。他的幽默感,给了从事翻译的人们当头一棒,使他们在执笔翻译之前,先得想想,他们是翻给谁看的? 当然是翻给他们的国人看的。如果国人看不懂,岂不等于劳力白费?目的既未达到,可说是完全失败了。
十九世纪英国的诗人兼批评家阿诺德(Matthew Arnold), 论翻译时说道: “如果可能的话,翻译应该使读者完全忘记他读的是一篇翻译文,而发生错觉地以为他读的是一篇原作。我们从他这种论调看来,便可相信他是怎样重视译文要通达的了。译文要译得像创作一样流利达意,当然是最髙的理想,所以阿诺德也说“如果可能的话,普通的情形是流利的就不一定达意,而达意的就不一定流利。有一个比喻说得好翻译文好比女人——漂亮的不忠实,忠实的不漂亮。”这也就是说,翻译时流利和忠实是很难两全的。意大利人甚至于说翻译的人是叛徒,(Traduttori-traditori = Translators are traitors),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译文像原作一样的通顺流利,就多半不大忠实,要忠实地表达原意,一字不苟地翻译时,就要变成天书, 没有人能看得慊了。
为什么不可以一字不苟地直译呢?因为两种语文决不会相同的。就以中英两种语文来说吧,中国文宇是由象形演变而来的,英文是由字母组合而成的。英文的重点在音,中文的重点在形。这是根本上的差别。中英语文的结构不同,而逻辑的基础也因之而异。西洋人的逻辑,井不一定合乎我们东方人推理的标准。西方语文如英语的动词"be”具有“存在”的意思,因而构成西方逻辑上第一条定律的“同一律”,舍此即不能作逻辑推理&中文没有相当于的动词,白话文的“是”,绝无存在的意思,文言文的“为”,只是可作“成为”解,即英文的“become”, 也与存在无关。西方逻辑可称为“同一性逻辑”,而中国逻辑则可称为“相关性逻辑”,因中文只说到是非之间,有无之间,好坏之间,所以张东荪曾经证明辩证法是中国人思想方法中固有的东西。中文说"世间有马”,英文要说There are horses in the world如将中文句照字面直译为The world has horses.或将英文句直译为“马在世间'都是不通的。再看“桌上有一本书',英文要说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或A book is on the table.第二句是回答What is on the table的•
这些旬中的以及一般用此动词时,都只能译成中文的“有”,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在指定的人或物时,才能译出这个英文动词的本意来,例如Where is the book?- The book is on the table,(那本书在那里?书在桌上。)Where are you?——Iam here.(你在那里?——我在这里。)中文说的“有”,英文多半要用“在”来翻译,如“这学校有五百个学生”,便不能译为 This school has 500 pupils,必须译为There arc 500 pupils
in this school.英文说的I am Chinese,只可译为“我是中国人”用动词“be”将《存在”的意思表现得最明显的,莫过于A. G. Gardiner的这个文句,
We are really,when you comc to think of it, a good deal alike—just apparitions that are and then are not, coming oat of the night into the lighted car- riage,fluttering about the lamp for a while and going out into the night again,(当你想到这一点上,我们真 是很相像的——不过是一些出没无常的影像,从暗夜中跑 出来,进到光明的车厢里去,围著灯火扑了一会翅膀,又再 回到夜暗中去。)句中的that are and then are not,便是有
时存在,有时又不存在的意思,所以我用一个中国成语“出 没无常s来翻译它。
战国时代的公孙龙子曾利用这种有无的逻辑,对抗“存在” 的逻辑,而诡辩"白马非马' 他说5如果说有白马就等于有马, 那末,说有白马岂不就等于说有黄马,有黑马了吗?由此可知, 有马并不等于是有白马,有白马既不可能成为有黄马成有黑马, 即是不可能有别的马,也就是没有马了。显然“白马”与“马”有 别,所以白马非马。这完全是从有无的现点出发的。西方人只想到有马,虽不一定是有白马,无论马是什么颜色,马的存在总是确实的。中国人则只想到有与无的问題。或是与非的问题,而不专注于客观的存在问题。因为东西方的基本想法不同,所以文学所表现出来的亦随之而异,翻译时怎样可以完全直译而不求通顺呢?
我相信下面这样的一篇翻文是任何中国人都看不懂的, “那几分钟在每天的行程中,一个人专注于一点世界的追求,也许不注意地花费在亲切的字眼中,或是细微的慈 善中,对他周围的那些人,以及亲切对一个动物就是他们 中间的一个,是也许在看见天国时,那唯一的时间他生活 过了,对任何目的值得记录/英文的原文如下,
The few moments in the course of each day which a man absorbed in some livorldly pursuit may carclessly expend in kind words or in trifling charities to those around him, and kindness to an animal is one of them, are perhaps, in the sight of Heaven, the only time he has lived to any purpose worthy of recording.
如果要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应译成,
“那怕是一个全神贯注于事业的人,都可能不经心地花 几分钟去对他周围的人,说点亲切的活,或布施一些小惠, 如仁慈地对待动物便是一例。每一天当中有这样的几分钟, 在上帝看来,也许就是他生活上颇有收获的唯一值得记录 的时间了/
再看O. Henry小说中说的The broker’s hour is not only crowded, but minutes and seconds are hanging to all the straps and packing both front and rear platforms.如果译“经纪人的时间不但是拥挤的,而且分分秒秒都挂在所有的皮带上,包装在前后的月台上。”
这是不知所云的,翻译的人必须自己彻底了解原文,才能 翻出通顺达意的译文来。上面这句话作者是用了修辞上的隐喻 (Metaphor),把经纪人的时间比做拥挤不堪的电车,所以才有 crowd, strap, platform—类的名词出现。我们晓得在电车上拉 不到座位,拉著吊带站著的乘客,英文叫作straphanger.懂得 了这一个关键,自然就可以通顺地译出来了;
经纪人的时间不但是忙迫得像电车一样的拥挤,而且每分每秒车上所有的吊带都吊满了站立的乘客,在前后的 站台上也挤得水泄不通
做好翻译是一门需要技巧和经验的艺术。下面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您在翻译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精通目标语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必须对目标语言有深入的了解。这包括词汇、语法、惯用语和文化背景。不仅要了解书面语,还要熟悉口语和地区性的表达方式。
理解源语言:不仅要理解源语言的字面意思,还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将原文的意思准确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保持准确性:翻译时要尽可能保持准确。避免意译或加入个人观点,除非在特定情况下被要求。尽量避免漏译或误译,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注重流畅性:翻译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单词替换,而是要确保整个句子和段落在目标语言中自然流畅。这涉及到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语感。
避免拖延:在翻译项目中,避免临近截止日期时才开始工作。拖延可能导致质量下降和错误的产生。提前规划时间,并合理分配任务,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审校和修改。
持续学习:语言是生活的、不断变化的。为了保持竞争力,持续学习是必要的。阅读各类文本,了解最新的用语和翻译技巧,参加翻译培训课程或研讨会。
尊重文化差异:不同语言和文化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价值观。在翻译时,尊重源语言的文化差异,不要简单地将其套用到目标语言中。确保翻译在文化背景上也是恰当的。
了解领域知识:如果翻译特定领域的内容,例如医学、法律或科技,了解该领域的专业术语和常用表达非常重要。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将使您在翻译时更加准确和流畅。
使用工具辅助:现代翻译工具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利用翻译记忆软件和术语库等工具,有助于保持一致性并节省时间。
请教他人: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翻译难题,可以向其他翻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与其他翻译家交流经验和观点,可能会为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总之,做好翻译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您会变得越来越熟练,并能提供更高质量的翻译作品。
全世通品牌翻译专线:4006-333-090
电话:051085225689
传真:051085435689
邮箱:kefu@taihufanyi.com
transton@126.com
网址:Http://www.taihufanyi.com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金城路926-928号
无锡同传翻译客户优选供应商
完善的服务体系
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
人性化的业务流程
十年专业口笔译服务
无锡五千家企事业单位的长期合作伙伴
专业的翻译资质
①客户提出需求:客户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自己资料翻译方面的"基本需求"。涉及内容包括:翻译语种、资料类型、工作量。
② 我们提供"翻译方案和报价":回答客户的咨询,对客户的需求予以回复,提供翻译方案和报价供客户参考和选择。
③ 确定合作意向:双方......更多
质量是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公司的生命底线。为确保质量,维护公司声誉,公司采取了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①谢绝低价、低要求的翻译委托。
②本着对客户负责的宗旨,公司只承译本公司译员、资深翻译及审校熟悉、 精通的专业领域的资料,以及其它领域的非专业性资料。......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