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解析:如何“善意地”翻译“韬光养晦”
体坛周报连线姚明谈世界杯,姚明语出惊人:“我从小就不看足球,也从来不看世界杯,都不知道这届有哪些队,我就知道巴西。这次有巴西吗?”如果真是如此,我比姚明对足球世界杯的了解还多些,但是很可能姚明不过是在做“韬光养晦”状而已。
熟悉中国外交的人都知道“韬光养晦”这个提法,本是邓小平在80年代末提出的,至今仍然是中国外交的战略指导思想。邓小平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主要是对中国国内的新一代领导人的嘱咐,并没有打算和外国人解释。虽然如此,“韬光养晦”的提法从来也不属于国家秘密,所以打一开始外国人就以各自的方式加以解读。
今年夏季号的《公共外交季刊》(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创办,旨在关注并分析国内外公共外交走势和动态,就公共外交问题开展多方位、多角度的讨论,对中国开展公共外交起到正确引导和规范作用,同时也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刊登了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韬光养晦’的中西误读”。
熊光楷将军在文章中说,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不少西方人士在解读“韬光养晦”一词时,或多或少存在着翻译不准确,甚至曲解的现象。这些错误的译法和解读又往往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所利用,以此来攻击抹黑中国、鼓吹“中国威胁论”。例如,美国国防部在2002年首次公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中,就专门引用并特别强调了邓小平同志过去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战略方针,其中“韬光养晦”所用英文为“hide our capabilities and bide our time”,意即“掩盖自己的能力,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此后,美国政府在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9年等六个年度的《中国军力报告》中都采用了同样的英文表述。另外,国外还有一些英文书籍或文章将“韬光养晦”译为“hide one's ability and pretend to be weak”,意即“隐藏能力、假装弱小”;“conceal one's true intention”,意即“隐藏真实目的”;“hide one's ambitions and disguise its claws”,意即“隐藏野心、收起爪子”。以上等等,不一而足,其中的潜台词无外乎:“韬光养晦”是中国在特定的内外形势下所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是在 “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等待时机成熟再出手”。这种解读显然是把中国人看作是恶意的,只不过是在羽毛未丰之时暂时忍气吞声而已。
那么西方人为什么会这样解读“韬光养晦”这个词呢?其实,这是从中国人自己的翻译那里抄袭来的。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辞典》,就将“韬光养晦”翻译为“hide one's capabilities and bide one's time”,这与美国《中国军力报告》中的译法几乎一样。外文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英对照《生活中的中国智慧》一书,将“韬光养晦”解释为“一种为人的策略”,“在时机尚未成熟时,最好先隐藏自己的才能,等待合适的机会”。其对应的英文表述是“to conceal one's fame and ability”;“temporary retirement to bide one's time before going on the offensive”。这些译法都为西方人“误读”提供了依据。
所以说,“韬光养晦”被外国人误读,主要还是我们自己就不很清楚。好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第6版《辞海》中,首次增加了“韬光养晦”的辞条,善意地将其解释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与此相关的释义还包括:“韬”指“弓袋”,并有 “掩藏”之意;“韬光”指“敛藏光彩”,比喻“掩藏声名才华”;“韬晦”指“收敛锋芒,隐藏才能行迹”。可见“韬光养晦”的核心含意就是不要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有鉴于此,熊光楷将军建议根据《辞海》的释义,再对“韬光养晦”进行准确翻译,将大大减少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误解与隔阂。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翻译善意版本的“韬光养晦”呢?熊光楷将军没有给出自己的建议,但是他引用了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2008年写了一本题为《后美国的世界》(The Post-American World)的书中的译法。扎卡里亚在论述中国对外战略方针时也引用了“韬光养晦”,他使用的英文译法是“hiding its light”。这一译法源自《圣经》中的一段话:“Neither do men light a candle, and put it under a bushel, but on a candlestick;and it giveth light unto all that are in the house.”(注:giveth为古体英语,与give语义相同)中文可译为“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后人将上述典故引申为谚语“hide one's light under a bushel”,意指不露锋芒。
不过,熊光楷将军认为用“hiding its light”来翻译“韬光养晦”仍有一些不确切。说到底,“韬光养晦”的内涵就是不出头,那么是不是可以就低调地干脆翻译为 “keep a low profile”呢?即便这样无惊无险的翻译,也许外国人还是要追问:您是暂时地keeping a low profile还是永久地always keep a low profile呢?还有,您明明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什么一定要keep low profile呢?可见,问题不在于“韬光养晦”本身的翻译,而在于我们好好的为什么一定要韬光养晦。据我自己在一些国际场合的体会,我们中国官员在国外韬光养晦的主要原因有两个:英语口语不太好,加之授权有限,说也说不清楚,干脆就一声不吭,貌似韬光养晦。
美国人眼中的“中式英语”
在各个英语学习论坛上,经常可以看到有关Chinglish(中式英语)的文章,但一般都是中国人写的。不过我看到一篇长文,也是有关Chinglish的,却是美国人写的,很有意思。这篇长文的标题是Chinglish 2 English(从中式英语到标准英语),作者是浙江大学的美国外教Chuck Allanson,内容则是Chuck在中国五年任教期间所听到、所看到的各种Chinglish说法。
比如Chuck第一次来中国,下飞机后,负责接待他的东北某大学英语系陈老师说:您刚到,我们吃点饭吧。我们要点Chinese dumpling(饺子)和Chinese beancurd(豆腐),您看可以吗?Chuck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两种东西,但出于好奇,就说可以,结果饭菜端上来一看,原来就是ravioli(饺子,来自意大利语)和tofu(豆腐,来自日语)。Chuck当时心里暗想,这两种东西,国际上早已经有通用的说法(ravioli和tofu),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那种生僻的说法呢?以后Chuck跟陈先生混熟了,就问他,当初你为什么不说ravioli和tofu呢?陈先生听了大吃一惊,连忙解释说,我真的不知道这两个词,而且我们的《英汉词典》上也没有这两个词。
于是Chuck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英语教师、英语课本、甚至英语词典肯定存在问题,否则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在中国五年的任教期间,Chuck收集了大量的Chinglish说法,从中挑选出一组最常见的,编写了上面提到的那篇长文。下面就是这些Chinglish说法,其中每行第一部分是汉语说法,第二部分是Chinglish说法,第三部分则是英语的标准说法。
① 欢迎你到…… ② welcome you to ... ③ welcome to...
① 永远记住你 ② remember you forever ③ always remember you(没有人能活到forever)
① 祝你有个…… ② wish you have a ... ③ I wish you a ...
① 给你 ② give you ③ here you are
① 很喜欢…… ② very like ... ③ like ... very much
① 黄头发 ② yellow hair ③ blond/blonde(西方没有yellow hair的说法)
① 厕所 ② WC ③ men's room/women's room/restroom
① 真遗憾 ② it's a pity ③ that's too bad/it's a shame(it's a pity说法太老)
① 裤子 ② trousers ③ pants/slacks/jeans
① 修理 ② mend ③ fix/repair
① 入口 ② way in ③ entrance
① 出口 ② way out ③ exit(way out在口语中是crazy的意思)
① 勤奋 ② diligent ③ hardworking/studious/conscientious
① 应该 ② should ③ must/shall
① 火锅 ② chafing dish ③ hot pot
① 大厦 ② mansion ③ center/plaza
① 马马虎虎 ② so-so ③ average/fair/all right/not too bad/OK(西方人很少使用so-so)
① 好吃 ② delicious ③ good/nice/tasty/appetizing(delicious在中国被滥用)
① 尽我最大努力 ② try my best ③ try/strive(try的本意就是try my best)
① 有名 ② famous ③ well-known/renowned/legendary/popular(famous在中国被滥用)
① 滑稽 ② humorous ③ funny/witty/amusing/entertaining
① 欺骗 ② to cheat ③ to trick/to play a joke on/to con/to deceive/to rip off
① 车门 ② the door of the car ③ the car's door
① 怎么拼? ② how to spell? ③ how do you spell?
① 再见 ② bye-bye ③ bye/see you/see you later/later(bye-bye有些孩子气)
① 玩 ② play ③ go to/do(play在中国被滥用)
① 面条 ② noodles ③ pasta(noodles有些孩子气)
① 据说 ② it is said ③ I heard/I read/I was told
① 等等 ② and so on ③ etc.
① 直到现在 ② till now ③ recently/lately/thus far
① 农民 ② peasant ③ farmer
① 宣传 ② propaganda ③ information
做好翻译是一门需要技巧和经验的艺术。下面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您在翻译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精通目标语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必须对目标语言有深入的了解。这包括词汇、语法、惯用语和文化背景。不仅要了解书面语,还要熟悉口语和地区性的表达方式。
理解源语言:不仅要理解源语言的字面意思,还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将原文的意思准确传达到目标语言中。
保持准确性:翻译时要尽可能保持准确。避免意译或加入个人观点,除非在特定情况下被要求。尽量避免漏译或误译,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注重流畅性:翻译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单词替换,而是要确保整个句子和段落在目标语言中自然流畅。这涉及到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语感。
避免拖延:在翻译项目中,避免临近截止日期时才开始工作。拖延可能导致质量下降和错误的产生。提前规划时间,并合理分配任务,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审校和修改。
持续学习:语言是生活的、不断变化的。为了保持竞争力,持续学习是必要的。阅读各类文本,了解最新的用语和翻译技巧,参加翻译培训课程或研讨会。
尊重文化差异:不同语言和文化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价值观。在翻译时,尊重源语言的文化差异,不要简单地将其套用到目标语言中。确保翻译在文化背景上也是恰当的。
了解领域知识:如果翻译特定领域的内容,例如医学、法律或科技,了解该领域的专业术语和常用表达非常重要。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将使您在翻译时更加准确和流畅。
使用工具辅助:现代翻译工具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利用翻译记忆软件和术语库等工具,有助于保持一致性并节省时间。
请教他人: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翻译难题,可以向其他翻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与其他翻译家交流经验和观点,可能会为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总之,做好翻译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您会变得越来越熟练,并能提供更高质量的翻译作品。
全世通品牌翻译专线:4006-333-090
电话:051085225689
传真:051085435689
邮箱:kefu@taihufanyi.com
transton@126.com
网址:Http://www.taihufanyi.com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金城路926-928号
无锡同传翻译客户优选供应商
完善的服务体系
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
人性化的业务流程
十年专业口笔译服务
无锡五千家企事业单位的长期合作伙伴
专业的翻译资质
①客户提出需求:客户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自己资料翻译方面的"基本需求"。涉及内容包括:翻译语种、资料类型、工作量。
② 我们提供"翻译方案和报价":回答客户的咨询,对客户的需求予以回复,提供翻译方案和报价供客户参考和选择。
③ 确定合作意向:双方......更多
质量是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公司的生命底线。为确保质量,维护公司声誉,公司采取了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①谢绝低价、低要求的翻译委托。
②本着对客户负责的宗旨,公司只承译本公司译员、资深翻译及审校熟悉、 精通的专业领域的资料,以及其它领域的非专业性资料。......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