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云:一个老翻译与翻译资格考试的故事
刘云云是北京某报文化栏目的责任编辑。曾经参加过三次翻译资格考试的她,已经通过了英语一级笔译。谈起考试的经历,刘云云说,2009年的失败和备考一级笔译的煎熬,让她有机会正视自己的缺点,调整学习方法,才有了今天这个脚踏实地的她。
2009年11月,刘云云第一次考二级笔译,综合能力考试通过了,可笔译实务成绩只有55分。这让刘云云难以接受。她曾经在考场上所向披靡、无所畏惧,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毕业于外语院校最高学府,却折戟于一场资格考试,而考试内容还和她的工作息息相关。这让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翻译技巧。她也意识到自己以前的翻译风格有很大的漏洞,没能做到细致、严谨。
经历失败后,刘云云开始每天跟读英语演讲和英语新闻,每天上下班路上的3小时成了她最宝贵的时间,听录音、练口语、背单词增加词汇量,排得满满的。通过反复跟读,她找出了外国人和中国人在词汇使用上的很多差别,这使她的翻译更加精准。即使现在,她还保持着这个习惯。
刘云云说,她时刻牢记一个老翻译的话:“做翻译坚持的原则,第一就是保持原作品的风格。”保持风格、保持立场,也许就是翻译的最高境界了。
梁甫超:学外语改变了人生轨迹
因为之前看过梁甫超的文章,所以记者在总结大会现场,一眼就认出了他。梁甫超自称农民,靠自学通过了英语笔译二级和日语二级考试。这次,梁甫超专门从上海赶到北京参加翻译考试总结会,并获得了翻译资格考试网络征文三等奖。
1980年,因为名额分配的限制,梁甫超没能参加高考。那时候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回家务农。为了满足他学英语的愿望,爷爷卖掉家里的一头猪,用半头猪的钱买来了收音机。梁甫超就靠着这仅有的收音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一个偶然的机会,梁甫超在收音机里接触到日语,开始走上自学日语之路。那时的农村还没用上电,梁甫超就借着煤油灯微弱的灯光看书。农村的冬天很冷,晚上,梁甫超听完广播、看完书时,两条腿已经冻得没有一点儿知觉。无论英语还是日语,梁甫超都坚持听广播、看书。他坚信: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30年的时间,梁甫超一直没有间断过外语的学习。期间换了很多工作,但却都与外语有关。即使有了工作,他也没有放松对这两种语言的学习。早晨上班前,他要学1小时外语;晚上下班回家后,他还要学1小时外语。多年来,这已经成了习惯。就是靠着这股毅力,梁甫超一次性通过了日语二级笔译和英语二级笔译考试。
肖沌:翻译是掌握各个领域常识的杂家
肖沌是这次考生代表中唯一一名专职翻译,4年的翻译工作让他积累了很多经验和体会。对于自己的职业,肖沌说,翻译是各个行业的杂家,要掌握各领域的基本常识,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肖沌在大学期间就是英语学习的佼佼者。2005年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他得了满分。2012年,他通过了英语一级笔译和二级口译考试。
肖沌说,作为一名翻译,要注重平时常识的积累。比如“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等专业术语,很多人在报纸上见过,但未必所有人都能知道相应的英文表达。肖沌说,他平时很注意这些小知识点的积累,不仅可以拓宽知识面,还能提高翻译水平。如果在考试中出现,翻译时也会得心应手。他能顺利通过考试就与平时这种积累密不可分。
除基本常识外,肖沌还尽量多了解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熟悉专门词汇。肖沌认为,当翻译不能局限于一个领域的知识,要做多领域的“杂家”。每个译者都要有自己擅长的一个或几个专业方向,尤其是相关语言国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常识。
为了做一名优秀的翻译,肖沌尽量在表达上做到尽善尽美,完善每一个翻译细节,一字一句向读者转述作者的原意。
全世通品牌翻译专线:4006-333-090
电话:051085225689
传真:051085435689
邮箱:kefu@taihufanyi.com
transton@126.com
网址:Http://www.taihufanyi.com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金城路926-928号
无锡同传翻译客户优选供应商
完善的服务体系
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
人性化的业务流程
十年专业口笔译服务
无锡五千家企事业单位的长期合作伙伴
专业的翻译资质
①客户提出需求:客户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自己资料翻译方面的"基本需求"。涉及内容包括:翻译语种、资料类型、工作量。
② 我们提供"翻译方案和报价":回答客户的咨询,对客户的需求予以回复,提供翻译方案和报价供客户参考和选择。
③ 确定合作意向:双方......更多
质量是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公司的生命底线。为确保质量,维护公司声誉,公司采取了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①谢绝低价、低要求的翻译委托。
②本着对客户负责的宗旨,公司只承译本公司译员、资深翻译及审校熟悉、 精通的专业领域的资料,以及其它领域的非专业性资料。......更多